2018.04.27
由于施工环境恶劣,劳动强度大等原因,建筑行业的职业病涵盖了很多类型。主要有:
噪声聋
噪声聋是指长期接触机械噪声导致的渐进性听力损失,这是一种不可逆的职业性疾病。
工地上有大量的机械制造噪声,工人工作时间长,几乎所有工种的建筑工人都患有不同程度的噪声聋。
防护措施:
尽量选用低噪声施工设备和施工工艺代替高噪声施工设备和施工工艺。如使用低噪声的混凝土振动棒、风机等。
对高噪声施工设备采取隔声、消声、隔振降噪等措施,尽量将噪声源与劳动者隔开。如气动机械、混凝土破碎机安装消音器等。
尽可能减少高噪声设备作业点的密度。
噪声超过85db(a)的施工场所,应为劳动者配备有足够衰减值、佩戴舒适的护耳器,减少噪声作业,实施听力保护计划。
外伤
据住建部统计,2017年房屋市政工程生产安全事故按照类型划分,高处坠落事故共有331起,占总数的47.83%。
对于建筑工人来说,从高处坠落等导致的皮外伤更是是家常便饭。
这就要求建筑工人务必做好安全防护措施,戴安全帽和手套,高空作业一定要系上安全绳。
防护措施:
重视气象预警信息,当遇到恶劣天气时,禁止进行露天高处作业。
劳动者应进行严格的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有高血压、恐高症等职业禁忌证的劳动者禁止从事高空作业。
尘肺
工地上的扬尘对人体的伤害较大,长期吸入过量粉尘易导致尘肺病发生。
在施工的时候使用防尘口罩可以有效阻隔粉尘吸入。但是,施工单位最好还是做好扬尘测试等防范测试。
防护措施:
技术革新。采取不产生或少产生粉尘的施工工艺、施工设备和工具。
采用无危害或危害较小的建材。如不使用石棉、含有石棉的建筑材料。
采用机械化、自动化或密闭隔离操作。如挖土机、推土机等施工机械的驾驶室或操作室密闭隔离,并在进风口设置滤尘装置。
采取湿式作业。如隧道爆破作业后立即喷雾洒,拆除作业时采用湿法作业拆除、装卸和运输含有石棉的建筑材料。
设置局部防尘设施和净化排放装置。如焊枪配置带有排风罩的小型烟尘净化器。
劳动者作业时应在上风向操作。
建筑物拆除和翻修作业时,在接触石棉的施工区域设置警示标识,禁止无关人员进入。
接触性皮炎
扬尘、水泥等物品都对人体的皮肤有伤害。建筑工人易得接触性皮炎。
除《职业病分类和目录》中列职业病外,建筑行业常见疾病还有:
颈椎病
建筑行业中很多工种都需要长期仰头或低头,时间长了易导致颈部慢性劳损,带来颈椎病。
腰椎病
虽然现在建筑行业的机械化程度已经很高了,但是建筑工人的体力劳动量还是很大,如装卸建材、扛沙袋等。
这些劳动对于腰部的活动量要求很大,长期负重很容易导致腰椎病的发生,建筑工人要特别小心。
希望施工单位能够为建筑工人创造一个相对安全的工作环境,做好安全保护措施,尽量减少职业病的发生。